新闻详细
新闻当前位置:新闻详细

从天下第一富村到第一“负”村,华西村究竟经历了什么?

转载:https://www.toutiao.com/article/7343867021257671203/

首发·极简科普2022

曾经的“天下第一村”华西村究竟有多辉煌?家家住泳池别墅,村民们买车至少宝马奔驰起步。直升飞机的停机坪直接建在村门口,高速、隧道更是实现了“直通车”。

然而在2016年之后,土豪村却一夜之间变成了“老赖村”。总负债将近400亿不说,甚至还因为超过百亿的民间借贷还不上,而遭到多家银行起诉。之后,被银行查封和强制拍卖的建筑更是不计其数。曾经的天下第一村,为何会变成如今这个模样?点个赞,咱们继续往下看。

如果时光能倒流,你最想回到哪一年?网友们对于这个问题,恐怕会给出无数不同的回答。然而在华西村,所有的村民都会不约而同的说出同一个标准答案:2010年。

在这一年里,他们整个村庄的营收额超过300亿。即便是村里的困难户,都在银行有着600万以上的存款。与此同时,村里的标志性建筑龙希国际大饭店拔地而起,矗立在村子的正中央,里里外外就透着一个词“奢华”。

层高74,总高328米,整体建筑风格对标北京的国贸三期。这座超五星大酒店可以同时容纳上千人用餐,5000人入住。在当时,绝对是国内首屈一指的豪华大饭店。

除此之外,华西人还热衷于搞复制。什么悉尼歌剧院、美国国会大厦,甚至还有

法国凯旋门。只要是他们喜欢的建筑,通通都要等比例在村里建全套。正因如此,村里的旅游业也是发展的热火朝天,一年吸引300万游客都不在话下。

除了这些表面上的辉煌之外,巅峰时期的华西人也确实享受到了最好的福利待遇。只要有户口,从幼儿园到高中都能免费读;等孩子们考上了大学,村里还能报销四年学费。不仅看病吃药不花钱,甚至60岁以上的村民还能每年领一笔高额养老金;其金额则是随着年龄逐渐增长,完全实现了老有所养。

然而在2016年之后,这个曾经的天下第一村却屡屡暴雷。偌大的一个华西村,账上只有70亿,然而却有400亿的外债没有着落。到了2022年,颓势愈发明显,全年利润仅有9000多万,同比下降75%。

当年的华西集团一股难求,如今每股收益竟然只有一毛钱。不仅村民们哀鸿遍野,就连股民们都尝到了从天堂跌落地狱的滋味。

从60年代的贫困村,到80年代的亿元村,再到90年代的上市村;华西人曾经是全国人民羡慕嫉妒恨的对象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,曾经富甲一方的天下第一村却人人负债,父辈留下的洋楼豪车都被银行拍卖。

目前的华西村,基本已经到了全员负债打工的悲惨局面。短短三十年的时间里,这个曾创造出财富神话的江苏小村落,彻底沦为时代的弃子。而之所以会走到如今的局面,恐怕还要从一个家族开始说起。

从巅峰到谷底,这里的历史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“成也吴家,败也吴家”。目前在华西村手握大权的,正是吴家四儿子吴协恩。自从2011年,老书记吴仁宝去世之后。他就成为了党委书记兼华西集团董事长,真正实现了一手抓政权,一手抓财权。

然而在他上位之后,才知道什么叫做时运不济。原本的华西村,钢铁和织造产业是顶梁柱。但是在吴协恩的眼里,这两大产业却让他如鲠在喉、进退两难。

毕竟在08年金融危机之后,全世界的制造行业都面临经营风险,销量和利润都是连年下降。还有曾让他们引以为傲的旅游业,由于缺乏品牌特色,也难以吸引到游客的注意力,逐渐走上了下坡路。

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,村里为了扩大经营,曾经多次向银行申请巨额贷款。当时他们的资金链完好,收入能够将负债完全覆盖。然而在展露颓势之后,这些外债就成了最沉重的负担,压的吴协恩和华西村喘不过气来。

当风头过去,村民的收入也开始断崖式下跌。随着收入的减少,村里的矛盾也逐渐显露出来。风头正盛之时,村里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:吴家人是上等人,原住民是中等人,外来者是下等人。

巅峰时期,即便是外来的打工族也有高收入,因此大家不过把它当成一句玩笑话。然而等到日薄西山之时,不少人就开始对吴家的管理产生质疑。毕竟整个华西集团的股份,这个家族就占了90%。所有身居要职的管理者,几乎都是吴协恩的亲属。如此的家族式“统治”,自然也引发了村民的反对声。

不过,华西村之所以会走到今天这一步,也不能把锅都甩给吴协恩一人。毕竟他从父亲手里接盘之时,就隐约可以窥见如今的颓势。这种村民经济的发展模式,早已埋下许多大雷。泡沫破碎,不过是时间问题。

巅峰时期,华西村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全民福利制度。不管是教育、医疗还是养老,都由村里承担。然而在这样的制度之下,大家早已失去了艰苦奋斗的劲头。甚至村里的青壮年都不愿意到集团内部上班,反而要从村外雇员工。

还有金字塔顶端的吴家子弟,都或多或少沾染上了吃喝玩乐的陋习。包括吴协恩的几个兄弟,都屡次传出在外赌博欠债的负面消息。富不过三代,这句魔咒终于还是笼罩在了华西村的上空,只留下后人的扼腕叹息。如果老村长吴仁宝还活着,看到自己一手打下的江山变成如今的模样,不知会作何感想?

曾经富甲一方的天下第一村,在上个世纪60年代居然是典型的贫困村。由于村民少、耕地面积小,华西村的发展举步维艰。到了1961年,这里的年家庭收入还只有53元,仅够维持温饱。

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时地利人和全都占不上的小村庄,却在20年内华丽转身。当隔壁的村庄全年收入勉强达到一万元时,华西村中的一个厂就已经达到了30万纯利润。而这一神话的缔造者,正是老书记--吴仁宝。

说起他的人生经历,那也是格外的颠荡起伏。1954年,26岁的吴仁宝进入乡政府工作,端上了国家发的铁饭碗。然而这个光宗耀祖的身份并没有维持太久,仅仅三年之后,他就在全国“精兵简政”的浪潮中下岗,被下放到华西村,做基层工作。

一开始,吴仁宝还在自我安慰,能回来建设家乡,也算是一个好归宿。然而等他真正站在了华西村的土地上之后,才真正明白了这一工作的难度究竟有多高。偌大一个村落,耕地却只有800亩,还被综合交错的河沟分割成了1300多块。想要在此地大力发展农业,恐怕比登天还难。

无奈之下,吴仁宝只能剑走偏锋,准备带着村民们搞经济建设。然而他一个年纪轻轻的后生,怎么能发动村民们和他一起冒险?于是,为了给自己积累声誉,他还是决定从农业入手,先让大家吃饱饭再说。

说干就干,第二天他就带着村里的青壮年开始修行水利,改造农田。在科学的管理摸下,华西村的水稻产量很快就突破了600斤。至此,吴仁宝也迈出了发展村庄的第一步,让每个村民都填饱了肚子。

不过,从吃饱到实现富裕,这中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年轻的吴仁宝究竟要怎么做,才能让村民们发家致富呢?

说起华西村的发展历史,那绝对能用“开局一个碗”来形容。毕竟这里既无法大力发展农业,又没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。想要发展经济,就只能剑走偏锋。好在他们有老书记吴仁宝,带着大家一起搞工业,短短20年的时间,村民们就实现了从吃饱到富裕的完美蜕变。

1969年,吴仁宝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,他要在村里开办一个五金厂,走工业发展的道路!然而这在计划经济盛行的时代,几乎算是游走在了灰色边缘,稍有不慎,就会被“上面”追责。然而村民们倒是很支持,毕竟他们已经穷怕了,多年来只想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。

说干就干,在大家的万众一心下,厂子第一年就实现了5万元的盈利。当这些钱真金白银地摆在大伙面前时,许多人都震惊不已,毕竟他们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现金。

眼看着这条路可行,大家更是干劲十足。仅靠着一间小小的厂房,村子里陆续开起了卫生所和学校,不少村民更是盖起了新瓦房。到了1978年,这个厂每年的盈利就能高达几十万,在当时绝对是一笔巨款。

1982年,“承包责任制”政策新鲜出炉。吴仁宝更是大手一挥,直接把村里所有的土地都承包了出去,留下村民们一心搞工业。很快,钢铁厂、纺织厂如雨后春笋一般建立起来,而华西村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“富裕村”。90年代,华西集团更是实现了千万产值,并且正式上市,成为了全国第一个“上市村”。

从实现温饱,到家家富裕;从人手别墅豪宅,到全民负债。华西村的发展史仿佛坐上了过山车,多年来不断在高峰与低谷之间转变。目前,他们也在寻求变革,开始将目光放在高科技和投资领域,我们也希望这块土地能够再次创造奇迹。大家觉得,华西村还能延续曾经的辉煌吗?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。

Copyright2023TT球讯科技